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认识数字1-5》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5,掌握数字的书写及数量的对应关系。
2. 能够用手指、计数棒等物品表示1-5的数量。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应用数字1-5。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5,掌握数量的对应关系。
难点:正确书写数字1-5。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5,计数棒,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让学生认识并说出每个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和数量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
1. 通过比较手指的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让学生用手指表示1-5的数量。
2. 出示计数棒,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1-5的数量,并进行对应的数字书写练习。
三、练习
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数字1-5的书写练习。
2. 出示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相应的数量,并写出对应的数字。
四、拓展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数字1-5,比如在购物时数数购买的物品数量等。
五、总结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关于数字1-5的练习,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并应用数字1-5。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 能够用手指、线段等表示不同的图形。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应用各种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难点:正确辨认各种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片,线段,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
1. 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 出示线段,让学生用线段表示各种图形,并进行对应的图形名称练习。
三、练习
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各种图形的辨认和书写练习。
2. 出示一些实际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包含的图形,并用线段表示出来。
四、拓展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应用各种图形,比如在建筑物、道路标识等中认识不同的图形。
五、总结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各种图形的认识和辨认。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各种图形的练习,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并应用各种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2.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加法和减法的深入学习和应用。
2.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三、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实际问题情景卡片。
3. 计算器、尺子等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数字复习
通过练习册和游戏,复习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加法和减法深入学习
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卡片,让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数学思维训练
利用尺子的长度问题、计算器的使用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情景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存在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
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