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篇一
戴望舒的诗作《雨巷》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如何利用《雨巷》这一文本,设计出优秀的教案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首先,优秀的《雨巷》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节奏等元素,帮助学生感受到雨巷中那种萧索的氛围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引导他们用心去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内核。
其次,优秀的《雨巷》教案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达、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感张力的活动,让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到诗歌带来的情感共鸣。
最后,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表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设计优秀的《雨巷》教案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雨巷》这样的经典之作。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篇二
《雨巷》作为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无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设计出优秀的《雨巷》教案,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在设计《雨巷》教案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节奏等元素,帮助学生感受到雨巷中那种凄凉的氛围和对生活的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共鸣的活动,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巷》这首诗歌。
此外,优秀的《雨巷》教案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诵、情感表达、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达来理解和诠释《雨巷》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表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优秀的《雨巷》教案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教学经验,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雨巷》这样的经典之作。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篇三
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学作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通过设计精心的教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关怀。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基于《雨巷》的优秀教案,并对教学反思进行精心总结。
首先,这份教案通过生动的导入活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探究欲望。我会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图片或视频来展示雨巷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细腻情感和意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诗歌背后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其次,这份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结构和意义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艺术之美。我会设计一些细致入微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诗歌,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最后,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积累,需要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我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和不断反思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篇四
导语:《雨巷》是作者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以下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整理的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欢迎阅读参考!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本诗意象和象征意味。
3、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初读、精读、研读的方法,达到欣赏、理解的目的。
2、允许进行个性化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景美。
【教学重点】1、 诵读。
2、意象分析。
3、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教学方法】借助声像资料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达到审美、赏析目的 ,对于复杂而朦胧的情感,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解读,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意象。
【教具】音频朗读 课件制作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一读雨巷,解读文体(体味情感):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2、现在请大家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二读雨巷,解读文本:
1、诗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2、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觉到作者究竟要说什么?让学生讨论:
(1)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2)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篱墙:颓圮,让人有一种衰败、哀怨、凄凉的感觉。
(4)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璟《摊破沙·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商隐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5)“我”:独自、冷漠、凄清、又惆怅、希望。
小结: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姑娘和我相似,姑娘的行为动作、外形和神态,并探求内心世界,但终消失离去。
三、小结:首节在“悠长寂寥的 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 姑娘”:是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着这样一位姑娘与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而“姑娘”“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是理想难以实现,心情冷漠、凄清又惆怅。而结尾希望“飘过”,是怀着对理想追求和憧憬。故诗人把对美好生活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明明看到她,却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美,又像梦一样远去。
四、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雨巷 幽深、寂静、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哀怨、凄凉、衰败 象征意义
丁香般的姑娘 美丽、高洁、愁怨
我 彷徨、迷惘、寂寞
五、作业布置: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再读课文,知人论世:
1、“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2、《雨巷》产于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三、四读课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主义(Symbolism)是十九世纪末期流行于欧洲(主要是法国)的艺术思潮。它的产生是对印象派艺术和写实主义所标榜的原则的反动,企图用视觉形象表达神秘和隐蔽的感觉。象征主义思潮创造了新的语言,开辟了表现的新途径。这种象征语言可称为(情绪的象征),即通过细致复杂的一剎那感觉,来探测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内容。在象征主义艺术家看来,可视的世界和不可视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应和沟通的。因此,这类象征不论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语言,都是非常蒙脓和难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
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四、五读课文,品味语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⑴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⑵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⑶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⑷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压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五、六读课文,再放录音: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介绍一下作者戴望舒,先请学生说,教师补充。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读诗歌,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同学说说讲了怎么样个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让同学说说你读诗歌的感受
忧伤,惆怅,凄婉,寂寥,朦胧
如何获得这种感受
通过诗歌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什么是意象?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又是如何营造全诗朦胧的氛围的?
雨巷 悠长 寂寥
油纸伞 古朴
篱墙 颓圮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油纸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1,这些意象哪些是主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且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并不轻挑,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常常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2,读完诗歌,你认为丁香姑娘存在吗?为什么?
不存在,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只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丁香姑娘就是象征作者喜欢的姑娘类型;如果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她就象征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屈原用香草美人来比喻他的政治理想,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解成哲理诗,丁香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或是象征某种美好的事物,感慨这种事物虽然美好却可望而不可及,稍纵即逝,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白居易的《简简吟》)
3,再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意境,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整体的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让同学说说诗歌体现了怎么样一种意境,找同学说说,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感伤、凄美、朦胧美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
三:新课讲解
1, 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小行,这首诗既实有虚。
2, 朗读
(1) 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2) 学生齐读(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叫一学生到黑板那画出来。)
3, 课文分析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
,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3), 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4)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5)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7)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明确: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却很鲜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4,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
拓展研究
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观点一:此诗不是某些人所说的表达“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闷与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诗歌,它就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绝不是“理想的象征”,诗人此时已22岁,为爱情写诗,难道不正常吗?
观点二:这位姑娘既实又虚。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根本说不出来。这时“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五,作业设计
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
六 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
1,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
2,姑娘梦幻般的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3,姑娘梦幻般的飘逝,走进雨巷
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 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