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文教案【实用3篇】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篇一
导语:《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作者徐志摩以深情的笔墨描绘了离别的伤感与思念。本文将从情感、结构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篇诗歌的内涵。
一、情感
1. 诗歌背景: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期间写下了这首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无限惆怅和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2. 情感表达:通过对康桥风景的描绘和对亲人朋友的留恋,徐志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共鸣其中。
二、结构
1. 诗歌体裁:《再别康桥》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十九字,结构紧凑,表达直接。
2. 结构分析:诗歌分为前后两段,前段描绘康桥风光,后段抒发离别之情,通过对比突出离别的悲愤和无奈。
三、语言运用
1. 形象描写:徐志摩运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如“柳条弯曲”、“春水碧于天”等,使整个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2. 比喻句法: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法,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泪眼问花花不语”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思念,同时也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篇二
导语:《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徐志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和眷恋。本文将从诗歌背景、情感描写和韵律运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诗歌背景
1. 剑桥背景:《再别康桥》写于徐志摩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期间,康桥是剑桥的一个地区,徐志摩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2. 感情渲染:徐志摩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离别的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伤感和情感共鸣。
二、情感描写
1. 伤感离别:诗歌中流露出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心痛和眷恋,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等,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2. 思乡之情:徐志摩通过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和亲情的珍贵,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三、韵律运用
1. 七言律诗:《再别康桥》是一首七言律诗,采用了平仄对仗的韵律,既有古典诗歌的风韵,又有现代诗歌的现实感。
2. 音韵优美:徐志摩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音韵节奏,如“春水碧于天”、“庭院深深深几许”,让整首诗旋律动听,意境深远。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眷恋,同时也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篇三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重点:
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教师从旁点拨指导,学生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
教学手段:
配乐诗朗诵,营造诗意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阅读注释①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解释]:康桥=剑桥
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指名朗读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体会、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节(整齐)
④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⑤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
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1、[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美丽)
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风光如画)
2、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
[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3、总结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五、比较阅读
与白居易的《南浦别》和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
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②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
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
六、学生讨论作鉴赏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七、再次朗读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全班深入体会。
八、迁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生活》一诗,找出诗中的意象。
生 活①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①写于1928年5月29日,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和3号,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附:板书设计]
云彩运思而成
金柳比喻
风艳影依恋之情寓意深刻
光青荇拟人
如潭水欢乐形象
画长篙
星辉离愁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