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有关于的意思,一起来看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 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 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课 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