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质3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一
主题: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 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种类;
3.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互相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要素。
3.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
4. 生物多样性的种类: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 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3. 分组讨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向全班汇报;
4. 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调查,了解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通过生态系统调查,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讨论和实践的参与程度;
2. 班级讨论和汇报的内容和质量;
3. 生态系统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二
主题: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因素;
3. 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因素;
3. 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教学内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结果结实。
2.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因素:光线、水分、温度、土壤和营养物质等。
3. 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和果实等部位的变化,记录生长的高度、叶片数量和花果的成熟程度。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让学生种植一些易生长的植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因素;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方法:
1. 实践法:通过种植植物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观察记录的质量;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植物生长条件和因素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三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 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猜测。(石油、矿产、水)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 .学生汇报。(交流: (1)哎,你们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组,哦,你们小组发现地球内部分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噢他们还搜集到一张地球内部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地球内部照片) (2) 你们小组知道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幔大约有 2900多千米厚,地球中心的地核约厚 3473千米。) (3) 你们还发现,地球内部构造很像一个鸡蛋,哦,你说像荔枝,你说像桂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发现)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你说,噢,你发现了鸡蛋也分三层,鸡蛋壳相当于地壳是地球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相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了地壳下面的是部分是地幔,不过由于人类的技术限制,人们对地幔、地核的了解还是不够的。 (板书:蛋壳、蛋清和蛋黄) 3 .小结:同学们真是不简单,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特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呢?(想)。 三、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 1.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橡皮泥,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下面小组一起合作进行制作。 2.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3.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 ---- 展示优秀作品,总结制作情况。 全课总结: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相信你在研究的过程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制作,把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2火 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实验,会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源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火山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 2.渗透科学自然观,体会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科学知识 1.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2.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 学生:酒精灯、番茄酱、土豆泥、火柴、三脚架、铁盒(或铜片)、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风景图片,你们还想再看看吗?(播放课件,教师讲解) 2、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很美)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些美景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的力量造就了这样的美景,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 3、揭题:是啊,是火山造就了这些美景。(板书课题: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山。 二、新授 A、引入 1、问:你们听说过火山吗?那么,你们已经知道关于火山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来说说吧! 2、自由交流:关于火山的知识 3、再问:同学们,关于火山的知识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那么在这节课中,你们最想来了解火山的哪些知识呢? 4、学生提问,教师聆听 5、小结:你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多,可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也许不能一一满足大家的需要。有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一起到课外去继续研究,好吗?另外有些问题可能在后面的共同学习中能一一获得答案,大家也不要着急。在课前老师已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看看老师已准备了些什么?(出示课件,点击序号,出示内容)──1、什么是火山 2、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火山喷发 4、火山的危害 5、火山的奉献 6、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一个秘密,老师先不告诉大家。下面,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B、学习火山的成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导入:我们先来学习火山是怎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