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精简6篇】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长度单位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内容。而米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知识之一。因此,今天我们将以小学数学《认识米》为教案,来介绍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米的长度。可以准备一根1米长的尺子或者一条细绳,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教室或者操场的长度,让他们亲自感受1米的长度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米的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长度单位。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米的认识。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判断物体的长度是多少米。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加深对米的理解。比如:“一根铁棍长5米,另一根铁棍长3米,两根铁棍一共有多长?”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米这个单位。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巩固对米的认识。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使用米这个单位。比如“抢答游戏”,老师说出一个物体的长度,学生要尽快用米来表示出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场景,比如购物时看到的米制面包或者米制绳子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米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米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掌握好米的概念对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米,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来认识米。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树木、车辆等,让学生用眼睛感受到米的长度。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从而更容易掌握。

其次,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米。可以准备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让学生用尺子或者绳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米作为单位来表示。通过实际测量的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米的概念,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测量能力。

最后,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对米的认识。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米的接力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感受米的长度;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园内寻找不同长度的物体,并用米作为单位来描述这些物体。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米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米这个长度单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绳子、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1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64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绳子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绳子)这段绳子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绳子,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绳子。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小学数学《认识米》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量比较短、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太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米”。

  说明: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请学生将一米长的绳子去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A、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

  C、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学生齐读两遍。

  2、教学课本第53页“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2)请学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

  (4)出示“试一试”第2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A、先请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米。

  B、再请学生量一量,检查自己所估计的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请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题目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说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填写,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分小组分别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双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歌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歌教案(精选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8-02-04
小班音乐歌教案(优秀6篇)

第三课 我画什么教案(经典3篇)

我画什么教案 五个小学生坐在公园的草地上。三个男孩,两个女孩,沐浴着初冬温暖和煦的阳光。 他们在一起看一本十分有趣的连环画《神笔马良》,讲的是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
教案大全2012-02-04
第三课 我画什么教案(经典3篇)

大班科学《指纹》教案(优秀3篇)

活动准备 物质环境及材料准备 :指纹画一张、指纹类型PPT、警察破案短片、观察记录卡片、指纹的家指示牌、指纹身份证卡片、印泥、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目标 能...
教案大全2018-03-06
大班科学《指纹》教案(优秀3篇)

《窦娥冤》 教案【最新3篇】

窦娥冤 建议一 采用诵读法、鉴赏分析法 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由于本文是中国古代戏曲,语言多为元代口语,用典较多,学生阅读...
教案大全2014-05-01
《窦娥冤》 教案【最新3篇】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教案【精选3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戴眼镜的小猫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挂图、眼镜 三、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
教案大全2018-03-02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教案【精选3篇】

提公因式法教案设计(通用3篇)

提公因式法教案设计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或学习任务1、进一步熟悉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能根据不同题目的特点选择较合理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3、知道...
教案大全2017-01-09
提公因式法教案设计(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