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2
高一历史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2
一、 理学出现的背景 1. 儒学面临的困境: 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原因:①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②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③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且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受到质疑 2.发展:唐朝中后期,韩愈、柳宗元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他们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经由“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以说正式实现。 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何渭“道统”?“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1)主张: 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 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文化上;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为复兴儒学创造条件) (2)影响: ①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②理学应运而生。 二、理学的产生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3、“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用“理学”一词来指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又有“道学”、“性理学”、“新儒学”、“宋学”等几种不同的称法。 4、北宋理学的代表:程颢、程颐 5、程颢、程颐的思想: 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程颢、程颐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②天理和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