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教案【实用3篇】
物质的密度教案 篇一
在教学物质的密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和塑料块,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密度与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例如,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在水中,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密度与物体的浮沉性质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密度和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
除了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铁比木头重,为什么气体比液体轻,从而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通过这些讨论,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密度的概念和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质的密度教案 篇二
在教学物质的密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密度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然后加入一块木块和一块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从而引导他们发现密度对物体浮沉性质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铅笔和海绵,让他们思考为什么铅笔比海绵重,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除了实验和实例,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气中?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气球和空气的密度差异,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密度与物体浮沉性质的关系。
通过这些趣味性实验、实例和问题,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质的密度教案 篇三
物质的密度教案
密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
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质量(g)
体积(cm3)
1cm3物质的质量m/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点名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结论。师总结: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哪方面看数据,怎样得出结论,对同种物质的测量数据讨论时,提醒学生既要竖着比较也要横着比较。让学生知道每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每种物质都遵守共同的规律,渗透"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然后比较不同物质在遵守共同规律的前提下是否有不同之处,渗透"同中求异"比较方法。
⑤引入密度的概念
由实验结论可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能反映物质的种类的这样的特性,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为ρ。进而引出公式:展示密度计算公式:公式:ρ=m/v,单位符号以及关系。
⑥应用:观察课本,了解密度的意义;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