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推荐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名称:感悟古诗文化,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感悟古代诗文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 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营造古代诗人创作的氛围,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简要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 课文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他们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课文朗读: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代诗文的魅力,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他们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资源:
1. 课本:提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
2. 多媒体设备:提供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诗文创作的氛围;
3. PPT:准备课件,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
3. 学生情感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感悟古代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名称:感悟北固亭的历史意义,体验诗人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固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感悟北固亭的历史意义;
2. 通过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验诗人对北固亭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 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北固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北固亭的兴趣和好奇。
2. 学习课文:简要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北固亭的情感表达。
3. 课文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他们感悟诗人对北固亭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4. 课文朗读: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分享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人情感表达,深入感悟北固亭的历史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北固亭的历史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资源:
1. 课本:提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
2. 北固亭资料:提供有关北固亭的历史文化资料;
3. PPT:准备课件,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
3. 学生情感体验和对北固亭的理解评价。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北固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体验诗人对北固亭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感悟北固亭的历史魅力和诗人的情感魅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 篇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把握用典深意。
2、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用典深意
[教学方式]诵读---指导---点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词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派(豪放派、婉约派),大家能否举出豪放派的两位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继苏轼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要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
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辛弃疾,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展示目标
认识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词人中的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参加农民抗金义军。他曾手刃叛徒义端和尚,直闯五百万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对起义军排斥。辛弃疾被迫隐退,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三、初读体会
对于这样一首豪放风格的词,该如何读?又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学生试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错误,评价朗读语气。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学生自读,进一步感受体会。
四、赏析词文,把握用典深意
本词的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站在北固亭上,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明确(孙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找一生读上阙
思考问题一:上阙写到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都是建功立业的大英雄;事业从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词人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两位英雄的?(钦佩,仰慕,赞美)
哪些字眼体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千古,无觅一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
思考问题二:词人借助二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补充时代背景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主张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同时借古代帝王的伟大功绩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齐读上阙。(注意语气和词人内心的情感)
总结把握词中典故的方法:首先,了解典故内容;其次,结合词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最后,利用典故以古喻今的特点,把握其中深意。
(二)齐读下阙,利用总结的方法自学下阙内容。
思考问题: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词人写佛狸词下“神鸦社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词末运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学生自读下阙,讨论交流。
明确问题一:委婉劝谏当朝,伐金要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齐读本句,体会情感(深沉,语重心长)
明确问题二:沉重。忧虑北方臣民安于异邦统治,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
补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这种心情。(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对比)默读并注意体会。
明确问题三:以廉颇自喻,想为国出力,但又壮志未酬。
词人时年66岁,仍思报国效力,正如曹操诗句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齐读此句,读出气势,读出词人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气。
五、齐读全词,体会词人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
指导学生用两个“既---又---”句式概括词人情感。
明确:既想抗金,北伐中原,又不愿朝廷草率出兵;
既想为国出力建功立业,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小结:纵观全词,悲凉苍劲,全文用典,却无丝毫堆砌之感,反而表意丰富,表达出了词人丰富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
讨论:对于词人辛弃疾的这种犹豫不决,进退不定,你是怎么认识的?
明确:爱国忧时的情怀
思考题:从辛弃疾身上发现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时的哪些人?
学生发言: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升华: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他们在国家危亡,民生凋敝时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或挥笔为文,为社禝摇旗呐喊。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由于他们,才使得我们的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学习古代诗词,不仅要学习、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文化成果,更要学习他们身上的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贵品质。
六、学生熟读全词。
七、齐背全词,在屠洪刚的《精忠报国》的乐声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