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实用3篇)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一
标题:我的梦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了解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2.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梦想展开想象,描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树立信心和毅力。
【教学过程】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的梦想和愿望,了解他们的梦想是如何产生的。
2.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梦想,并选取一个同学的梦想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写作《我的梦想》的作文,包括梦想的内容、原因和实现途径等。
4.学生互相交换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从中获取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5.每位学生在班上进行口头表达,展示自己的作文,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点评。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作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还可以学会如何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树立信心和决心。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二
标题: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教学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色、习俗和人物,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特色进行写作,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生活氛围。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发扬家乡的优秀传统,让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的风光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讨论家乡的优点和不足。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写作《我的家乡》的作文,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人文景观等。
4.学生互相交换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共同完善作品,展示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5.每位学生在班上进行口头表达,介绍自己的家乡和作文内容,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的魅力和特色。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作文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保护和发展的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和发展中去。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篇三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过程与方法: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