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3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我设计的一堂《狐假虎威》教学活动:

一、导入

1. 初步了解:通过展示寓言故事的标题《狐假虎威》,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激发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会有‘狐假虎威’这样的成语?”,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整体阅读

1. 分段阅读:将故事分段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角色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探讨作者通过这两个角色传达的寓意。

三、深入探究

1. 寓言故事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探讨“狐假虎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文本对比:与其他寓言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不同寓言故事的共性和特点。

四、创设情境

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狐假虎威》故事,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狐狸或老虎的身份,写一篇自己的寓言故事,展现他们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

1. 讨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感想和体会。

2.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思考“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启示,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狐假虎威”的陷阱。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全面理解故事内涵,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我设计的一堂《狐假虎威》教学活动:

一、情境热身

1. 观察启发:通过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主要角色,并引导他们发表看法。

2. 情感共鸣: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狐假虎威’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情感体验

1. 情节演绎: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狐狸和老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2. 情感连线: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探讨“权力与虚伪”、“勇气与谨慎”等主题,启发他们对人生道理的感悟。

三、思维拓展

1. 逻辑推理:设计谜题游戏,让学生通过推理解密,找到“狐假虎威”背后的真相。

2. 创意表达:要求学生以动画、漫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展现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四、合作探究

1.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狐假虎威》的内涵和启示,形成小结论,并向全班汇报分享。

2. 同理心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智慧原则。

五、情感体验

1.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展现他们对《狐假虎威》故事的认知和情感体会。

2. 情感回顾: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感想和体会,梳理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学生在参与《狐假虎威》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故事内涵和寓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三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点击展开,剩余50%未阅读

相关文章

植物【优秀5篇】

植物 植物(植物) 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占据了生物圈面积的大部分。植物不但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给生物们贡献了生存必须的氧气,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从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广阔的江河湖海,从赤日...
教学资料2019-07-02
植物【优秀5篇】

回声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前透视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
教学资料2015-04-02
回声教学设计【通用3篇】

教学反思(精简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 篇1  ...
教学资料2019-01-03
教学反思(精简6篇)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沧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
教学资料2017-09-04
《观沧海》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古诗《草》的教学反思【经典3篇】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
教学资料2019-05-05
古诗《草》的教学反思【经典3篇】

信息技术《浏览图片》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

本节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师机图片,并且运用找图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供良好的前提条...
教学资料2017-09-04
信息技术《浏览图片》的教学反思【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