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精简3篇)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 篇一
在语法教学中,宾语和补语是两个常见但容易混淆的概念。宾语是及物动词的必备成分,而补语则是某些动词的必备成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或者忽视这两个概念。因此,对比宾语和补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宾语和补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宾语通常位于及物动词之后,而补语则位于系动词之后。例如,在句子“I like apples.”中,“apples”是宾语,而在句子“She looks beautiful.”中,“beautiful”是补语。通过对比这两种句子结构,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宾语和补语的位置特点。
其次,宾语和补语在语义和功能上也有所不同。宾语通常表示及物动词所动作的对象,它与动词之间有着直接的动宾关系。而补语则用来补充系动词的意义,它与系动词之间有着表语关系。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I bought a book.”和“She is a doctor.”,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宾语和补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区分宾语和补语。比如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宾语和补语,找出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或者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宾语或补语。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宾语和补语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对比宾语和补语的教学是语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宾语和补语的区分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提高他们的语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 篇二
宾语和补语是语法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语法角色。对比宾语和补语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提高他们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宾语和补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宾语通常位于及物动词之后,而补语则位于系动词之后。通过比较这两种句子结构,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宾语和补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特点。
其次,宾语和补语在语义和功能上也有所不同。宾语通常表示及物动词所动作的对象,它与动词之间有着直接的动宾关系。而补语则用来补充系动词的意义,它与系动词之间有着表语关系。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I ate an apple.”和“She looks happy.”,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宾语和补语的意义和功能。
最后,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区分宾语和补语。比如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宾语和补语,找出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或者设计一些造句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宾语和补语。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宾语和补语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对比宾语和补语的教学是语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宾语和补语的区分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提高他们的语法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在语法学习中有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 篇三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
[作者] 福建古田县第二中学 王梦友
[内容]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此,我特意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
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1)他打球。(2)他打〈输〉了。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1)他看书。(2)他看〈完〉了。(3)他看什么?(4)他看得〈很认真〉。(5)他去新华书店。(6)他来〈自南方〉。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例如:我有十个;一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