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经典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2. 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简单的图形变换。
教学步骤:
1. 复习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a. 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b.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c. 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复习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a. 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b. 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 复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a. 复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观察统计。
b. 复习数据的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和折线图。
4. 复习简单的图形变换。
a. 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b. 复习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练习与巩固。
教学评价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进行小测验。
教学资源与材料:
1. 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2. 练习题和习题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 复习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2. 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 简单的图形变换。
教学步骤:
1. 复习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
a. 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b.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c. 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复习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a. 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b. 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 复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a. 复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观察统计。
b. 复习数据的表示方法,如表格、条形图和折线图。
4. 复习简单的图形变换。
a. 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b. 复习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练习与巩固。
教学评价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进行小测验。
教学资源与材料:
1. 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2. 练习题和习题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飞快,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复习指导思想: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的孩子们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当然两个班都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三、复习目的和要求: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四、复习内容:
共分为九个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五、总复习时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既要复习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既要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要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课时安排:
1、数与计算1课时
2、空间与图形1课时
3、统计与平均数问题2课时
4、复习年月日、方向与位置2课时
5、小数2课时
6、面积1课时